济医附院作为济宁医学院的直属附属医院,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之后因为需要进行颅骨修补手术,患者跟我一直保持联系,同时也在全国各地咨询了好多知名的医院。最后患者还是找到我,说‘崔主任,第一次手术就是你做的,我还是相信你,修补手术还得在咱们医院做,你还得给我主刀'。这种患者的信任让我很感动。”崔昌萌介绍。
有时候问他:“不累吗?”崔昌萌总是开玩笑地说:“有时候忙起来,这个累字早就被大脑自动删除了,尤其是在抢救重症患者的时候,脑子哪还容得下其它杂念?”
谈及这些成绩的取得,崔昌萌感慨说:“我入职医院后的成长,与医院给予的制度支持和平台支持是分不开的,医院、科室和职能部门的领导们也给予了诸多帮助,在此唯有深表感谢。”
视患者如亲人
人物简介:
“‘精益求精、敬畏生命',这是我在攻读博士学位时,导师经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工作后,我也一直将这句话作为我的医路格言,时刻铭记于心。”崔昌萌说。
崔昌萌是梁山人,扎根家乡、服务乡亲一直是他的一个愿望。2017年博士毕业后,他如愿成为济医附院神经外科的一分子,主要负责神经外科急危重症患者综合救治。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职责与担当让他对待每一位患者都时刻保持贴心尽心,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娴熟的操作技术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考虑到李先生较为年轻,崔昌萌采用目前国际上最为先进的聚醚醚酮颅骨修补材料,为其进行颅骨修补手术,这也是医院第一例应用该材料的颅骨修补手术。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依托医院的硕士研究生导师破格遴选制度,崔昌萌被破格遴选为硕士研究生导师,目前培养研究生4名,为更多神经外科新鲜血液的成长保驾护航。依托医院的“PI制度”,崔昌萌被遴选为医院科研骨干,神经损伤与再生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医院为其配备的两名专职实验人员也进一步壮大了团队的力量。
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致其得。作为荣获齐鲁卫生与健康杰出青年人才、“山东惠才卡”高层次人才荣誉的优秀青年医生,济医附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崔昌萌自工作以来坚守在临床及科研一线,用仁心仁术守护患者“生命禁区”,用踏实钻研走在学科发展前沿,秉持学无止境、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为广大群众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大脑是人体中最为精细、也最为神秘的器官,任何脑部疾病都可能非常凶险。 “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对于从事神经重症专业的崔昌萌来说,常常不分白天黑夜,随时可能要面对突发脑创伤和脑出血等疾病的重症患者,加班加点就是家常便饭。他的手机永远24小时待机,随时准备进行手术、抢救,他的工作总是节奏紧、变化快、耗时长,用“争分夺秒”形容一点不为过。在医院的大部分时间,崔昌萌不是在手术室就是在重症监护病房,还需要挤出时间阅读文献、指导科研助理和研究生的课题进程。
记者 郭纪轩 通讯员 张勇 丁梦依
“很感谢崔主任,如果当时没有他沉着冷静地抢救,我肯定撑不过那一关了。”谈起住院的经历,已经康复的李先生激动地流下泪水。2020年,因为突然晕厥摔倒,伤及头部的李先生被急救车送至济医附院。负责抢救的崔昌萌评估病情后,开启“绿色通道”为其进行手术,经过4个多小时的显微操作,终于在保护大脑侧裂区重要血管的同时,清除约40ml颅内血肿及一部分挫伤的额颞叶脑组织。
崔昌萌在紧张繁忙的临床工作之外,组织建立颅脑损伤队列研究数据库,制订相应的预后随访制度。依托医院的“科研假制度”,崔昌萌能够脱产带领团队对中重度颅脑损伤后的继发性损伤机制开展科研攻关,借助单细胞测序和多组学研究等先进技术手段,探讨多种可能的干预靶点及分子机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取得多项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其中代表性研究成果发表于《Redox Biology》杂志,迄今已被《Cell Metabolism》等学术杂志正面引用120余次。
攀登医学科学高峰
参加工作的这些年,也是他成长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从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医生到一个能独立完成神经外科常规手术的主治医生,再到如今能独当一面的副主任医师,这个过程充满了荆棘与坎坷,有付出的艰辛,更有收获的喜悦。在崔昌萌看来,只有学精学透,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帮助。
文章来源:《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网址: http://www.zhsjwkzz.cn/zonghexinwen/2022/0611/537.html
上一篇:党代表风采丨王明鑫:医心为民,推动医学学科
下一篇:硕士毕业论文用万方查重准吗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投稿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版面费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论文发表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